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新技术与旧传承的碰撞融合,百度要做文化遗产守护者

发布者:用户15******453    发布时间:2018-08-30 10:34:46    浏览次数:80次


  作为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千年悠久历史熏陶下的中国所传承至今的海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得上是蔚为大观。这不仅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性格和审美的总结。

  今年1月25日,在北京故宫举办的中国民营文化商会年会暨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峰会上,百度公益与全国工商联、故宫国务院联手启动“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一度引发业界关注,在大半年后的今天,百度对于文化遗产的积极传承守护又推进到了哪一步呢?

  传承文化遗产站上政策风口,旧文化与新受众的代沟痛点早在2004年,中国就正式加入了联合国决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捍卫全球文化多样性方面达成共识。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已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087项,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去年召开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

  尽管优秀传统文化集中表达和深刻影响了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情感样式,具备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但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方面,一个误区或者说痛点是,受限于年代、载体、语言等隔阂,加之文化传承在以往的宣传中往往营造出的是一种类似古朴、悠久、老旧的意味,这就导致了其与新生代年轻群体们之间存在严重的代沟问题,跨地域、时间的文化理解更难以实现。

  简单地说,年轻人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更加强调新奇、个性化与兴趣至上,而无论是传统文化之于年轻人群体弥漫暮霭不见鲜活的刻板印象,还是文化遗产所保留和记录下来的形式实物,或许都只能让大众瞻仰膜拜,却很难被其感染。

  以古建筑为例,现代观众或许会觉得很美很壮观或是很有文化很有历史厚重感,但往往很难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精神与情感。

  归根结底,文化一词从来都不是审美范畴内的概念。它本身不具备美的意义,能否更好的进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能否得到认可。换言之,经由新技术、新产品、新功能加持所传达出的文化遗产形态往往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群体的审美,由此,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需要以年轻群体更能接受和欣赏的方式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技术与旧传承的碰撞融合,擦出符合当代审美的火花基于此,互联网时代诸多高新技术的不断推进和落地,则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迈入新时代提供了可能。在百度公益的“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中,前者通过搭建文化遗产的公益平台,以领先的AI技术和集团内部多个业务板块协作,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

  例如,百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开合作,通过AR技术对兵马俑进行了“复原”,由于年代久远,流传至今的兵马俑中许多已经看不到昔日的颜色,更有些兵马俑存在肢体残缺。借助百度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游客群体只需用手机对着兵马俑就可以看到两千年前彩色的兵佣,还能看到根据“战车、鞍马、战马、陶俑”四种分类色块的兵马俑布局,感受中国古代军事盛况。

  更神奇的是,基于AR技术还原的兵马俑还和百度积累的海量数据、百度AI的人机交互等多项技术相结合,可以与观众群体进行趣味互动——只需点击一个兵马俑,它就进行包括它是属于什么俑,它的作用是什么等信息的自我介绍,任何有关兵马俑的问题,它都可以张口进行回答,这让游客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

  仅从上述案例中就不难看出,与让年轻人群体去博物院里实地观看残破、老旧的文化遗产实物相比,让他们能够通过手机欣赏文化遗产的新鲜面貌、倾听背后的史诗故事、了解古文物的精神内涵,无疑更符合这一群体的审美,也更有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新技术之于“旧”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

  在不远的未来,如传统壁画里的形象、少数民族的服饰、古老的建筑形态等,或许都能借由先进技术加持,在数字化过程中被拆解成创意元素,再经过重组或转化,进而生成新的文化产品形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还展现了帮扶文化遗产传承者们获取更多收益的企业担当,如在今年8月推出的“百度shǒu艺人”计划,在上线之初就为百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免费上线了信息流公益广告,并在喜爱传统文化、老手艺的精准人群中投放,单周曝光量最高的达到了50万。

  通过百度内容生态,联盟伙伴等渠道广泛传播,百度帮助这些优秀非遗及传承者们的故事、技艺、产品为更多人所知,进而帮助他们打响知名度乃至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

  其实,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才是非遗文化、技艺传承的主体,帮助这些手艺人们优化技艺,向广大传统文化关注者、潜在消费者群体进行精准的推广传播,都是希望用关注的力量让非遗获得更多认可,这既是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支持,也是为让传承得到更好的延续所尽的一份力。

  文化产业步入新周期,科技企业赋能文化遗产传承守护时至今日,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整个商业资源的分配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如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份额逐年下降,而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则水涨船高,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李彦宏所说,随着以文化、娱乐、健康等领域为代表的第三次消费升级的深入,以及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文化产业进入“新周期”,具体表现在渠道、受众、形态迭代更新。

  而科技产品在赋能文化产业方面同样不可小觑,包括用AI技术让兵马俑“说话”、AI定制表情包、外国游客通过百度翻译机了解中国文化等等。此外,基于百度集团下的一系列业务板块生态联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守护。

  如通过百度地图采集信息,补齐丰富地图上包括路网、全景、特殊标注点等全域数据,生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通过百度建立非遗百科专业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权威详实的知识输出,让网民对非遗做到正确了解和学习;通过百家号拉动自媒体机构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内容文章输出。带动更多的网民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可以说是,这已然成为了糅合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生产符合年轻群体审美的一系列产品、内容乃至IP的文化经济新模式。

  总的来看,从百度早在2016年就启动的“点亮非遗”计划,到如今的“文化遗产守护者”、“百度shǒu艺人”等计划,在传承保护古老文化遗产方面,百度已然展现了科技公司力所能及的最大善意,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千年古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也同样值得我们期许。

河南妇科医院
河南妇科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