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凑热闹无益,积极参与才能解决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评电商打假

发布者:用户13******221    发布时间:2018-08-03 20:58:51    浏览次数:64次

      假货现象并非电商平台的原罪,解决假货问题需要商家、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全方位的参与和努力,而不能把问题全部归罪于某一个市场参与方----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所在。


  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关于电商假货现象的讨论非常引人注目。消费者对于电商平台上山寨品牌、假冒伪劣产品的深恶痛绝引起了广大网民共鸣,大家纷纷从自己的角度讨论问题所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之道。但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股情绪化的攻击、谩骂风潮。这股风潮以片面、乃至于偏激的方式看待问题,借着假货现象对电商平台进行恶意攻击,甚至把电商说成是假货的发源地、窝点等等。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中明确表示:首先,假货现象存在的原因很复杂,电商并非假货直接售出方,本身也是假货的受害者之一。其次,假货流通现象在多个电商平台上都存在,不应把问题全部归罪于某一个平台。


  在浮躁的网络舆论环境下,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这篇评论迅速让人头脑冷静下来。回顾这段时间网上的“带节奏”过程,人们突然发现,类似现在这种针对某个电商进行集中攻击、各种编段子和谩骂的做法,实在是似曾相识!在电商这种新模式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多个平台都曾经“享受”过这种“待遇”。


  假货现象,让几乎所有电商都遭遇过围攻


  在电商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见识过不同的模式,例如淘宝模式、京东模式,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模式等。这些不断发展的新型商品交易方式,为社会带来了进步、为商品生产和消费提高了效率,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这种全新的模式也在不断遭遇非议甚至攻击。


  “淘宝上假货太多”、“淘宝代购就没有真东西”、“假货攻陷淘宝”。。。这是针对淘宝的部分网络舆论。


  “京东是假货的搬运工”、“京东卖假货还死不悔改”。。。这是针对京东的部分“段子”。


  其实只要稍微回顾一下就明白,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各大电商平台几乎就会“轮流”遭受一波集中式的舆情危机。几乎每次都是由一起假货事件引发,继而形成波及全网、针对该电商平台整体形象和信誉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攻击谩骂的风潮。


  如今这波攻击谩骂终于降临到了拼多多的头上。对此,有些网友调侃道:淘宝模式、京东模式无一能幸免舆论围攻,新生的拼多多模式自然也要“走一遭”。


  电商平台也是假货的受害者


  在这些针对电商平台的攻击言论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条似是而非的逻辑脉络:假货就是电商平台卖出来的,所以这些电商就是假货的元凶,假货现象是电商的原罪!


  我们不能跟着某些“带节奏”的舆论走,还是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探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中指出:假货实际上并非由电商直接售出,电商本身也是假货的受害者。


  评论文章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假货现象并非是电商出现以后才有,而是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人们之所以会产生电商“假货多”的印象,其实是因为电商带动的消费升级、以及信息流通,让假货更容易被曝光而已。


  假货不但让消费者遭受损失,同时也对电商平台造成了侵害。越来越多平台开始意识到必须对此采取行动。例如淘宝网就在去年针对一起假货案主动发起了诉讼。2017年7月,上海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淘宝网诉平台售假店铺案进行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被告的售假行为对淘宝网商誉造成损害,判处被告向淘宝网赔偿人民币12万元。这起案件也是全国首例公开宣判的电商平台起诉售假网店的案件。


  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也正在认真研究,未来将出台更多针对假货侵权事件的应对手段。


  打假需要的不是凑热闹,而是共同参与


  几乎在每一次针对电商平台的围攻中,我们都会看见各种情绪发泄式的谩骂,也会看到各种凑热闹式的起哄。但冷静下来思考后,我们应该明白这种凑热闹、情绪发泄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凑热闹无益,积极参与才能解决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评电商打假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日的评论文章中指出,我国电商市场的高速增长令网购快速普及,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网上山寨货、假冒伪劣货现象,并不能归因于电商这种新生事物本身。首先,山寨货、假货由于利润大、售假成本低以及监管难度大等原因,令手中并没有执法权的电商平台很难完全处理。而电商模式天然具备的开放性,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令制假售假商家很容易改头换面,即使在遭到某个平台驱逐后,也会立刻换个名目在另一个平台上出现。


  另外,在整个假货流通过程中,部分消费者一味追求廉价,乃至于知假买假也是造成假货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各方因为假货问题产生纠纷后,人们都意识到应该要循法律的途径来维权,但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我们却发现,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电商模式下的责任认定不够清晰、对维权行动的支撑力度也不够。


  业内人士指出,要真正解决假货、山寨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凑热闹和情绪发泄,而是商家、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全链条的共同参与。


  齐抓共管,理性维权


  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假货泛滥问题,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业内人士指出,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是当务之急。


  凑热闹无益,积极参与才能解决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评电商打假


  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中表示,新增第三十七条规定是针对电商平台对平台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不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等情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其对消费者的责任。这次新增的规定为电商平台的责任认定、以及后续维权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未来,电子商务法还会对电商平台在打假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做进一步细化,让电商在维权行动中有法可依。


  电商平台既是假货的受害者,也是处于维权第一线的担当者。有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电商将会更有权利、也更有动力进行打假行动,并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维护消费者权益。


  另外,在部分消费者中存在的一味追求低价、明知商品属于假冒品牌却依然乐此不彼的现象,也应得到遏制和改观。而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也在积极进行相关教育和完善工作机制,力图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降低维权成本,鼓励各界积极曝光假货经营行为。


  主动出击,电商平台在行动


  实际上,各大电商平台早就在主动采取行动维护消费者权益。


  例如,阿里今年一月份发布了2017打假年报,京东也早就出台了严厉的规定,凡是售假的商家不但会永久关店而且还可能遭到“异地处罚”。


  而新兴的社交电商拼多多,在打假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作为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拼多多视打假为头等大事,在创业第一天便设立了专门的打假部门,并在2016年3月正式升级为平台治理部。公司近三分之一精兵强将、甚至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也加入其中,拿出1/3的精力花在打假上。


  凑热闹无益,积极参与才能解决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评电商打假


  2月1日,拼多多发布《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主动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同时,还设立1.5亿消费者保障基金,帮消费者处理售后纠纷并维权索赔。


  不过正如阿里巴巴在《打假年报》中所指出的那样,尽管电商平台积极致力于打假维权,但社会上的制假生产源头依然坚挺存在。而执法机关也发现,全国多地的区域性、行业新制假贩假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杜绝。


  打假维权,只靠电商平台本身显然是不够的,针对某个电商一味采取情绪发泄式的、攻击谩骂式的指责,对问题的解决不会带来任何帮助。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的是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而不是不负责任的凑热闹!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1222/newslist_3_1.html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1222/newslist_2_1.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